客服热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从“主导”到“引导”:医疗产业投资现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决定虽然对医改着墨不多,只是略提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从其强调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行业人士认为已为未来的医改勾勒出了一个总体的方向。

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进行了解读,结合对过去医改所遇阻力的感触,部分专家表达了对未来医改政策的希望。

确认市场竞争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全会着重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点提法对于目前的医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朱俊生认为,长期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着市场和政府两个主体谁来主导的争议,如果三中全会精神能够得到贯彻,将更有利于接下来在医疗领域实行的市场化改革。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要,三中全会决议公告直接提到医改的地方不多,仅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离会议最近的政策文件,就成了解读未来医改方向的重要依据。

“从2009年新一轮医改开始以来,对于医疗服务领域,从来没有明确地冠以‘市场’的称呼,好像谈医院就必须以非营利性医院为主,办医院就只谈公益性,”一位医疗服务企业的老总表示,“但是现在不同了,政府越来越多地把医疗服务、健康行业当做一个产业来提,并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就像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样,让民营医疗机构感受到鼓舞。”

“什么叫决定性作用?如何看待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的提法点到了医改多年遇阻无法深入的根子,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很遗憾并没有提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举例,医改进一步深化,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医疗、教育、文化等多个行业,牵涉到众多的从业人员,但是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多年来阻碍改革深化的绊脚石应该怎么改?制度如何制定,这一关键性问题却在此次三中全会的决议中没有提及,顾昕认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如果要是真正以市场竞争为动力来指导资源配置,推进医改,很多矛盾将迎刃而解,关键看是不是真正落实。”顾昕认为,深化对医疗市场的改革,无非落实到人、财、物三个方面。

“人的方面就需要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应该从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开始取消编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让劳动力市场来调节人才这个市场关键要素的流动。”顾昕说。而“财”的方面,应该最终实现医院和医保公司之间直接和自由的谈判,政府不再插手。取消对民营医疗机构引进设备的限制。让政府主管部门为规划公立医院采购、按照“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而设立的采购指标不再成为民营医院购买大型设备时的障碍。

“医疗服务的价格,应当多做调整,适当放开。”顾昕解释,现在的医疗服务价格,尚遵循着1999年到2000年制定的规定一直未做调整,这显然与市场规律相悖。

推进政府部门准确定位

“医药卫生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这与政府自身的定位密切相关。”朱俊生认为,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既是医疗机构的监管者,又主管整个行业,这实际上存在角色冲突,也就是管办不分。市场化的趋向应该是开放的、竞争的、主体多元的,政府定位应该恰当,卫生行政部门不应该扮演所有公立医院“院长”的角色。

“包括医保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很大程度上也与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关。目前卫生行业、教育行业应该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后的几个堡垒之一。”朱俊生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全会公报虽没有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具体办法,但是其精神在10月份发布的《意见》中可见端倪。蔡江南表示,和2009年新医改方案相比,《意见》所提到的目标、手段都发生了变化。2009年新医改出台时提倡的是政府主导、兼顾市场的作用,而《意见》中对此有所改动,强调“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意见》是健康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文件。”蔡江南表示,《意见》出台之后,如果各项配套细则进一步跟进,推动市场发展,健康行业不仅会发展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还极有希望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议摘要

放开国有投资项目交叉持股

放开对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限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同时,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员工持股,从而实现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享。

放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调整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用途管制和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建设用地在入市交易环节逐步实现同价、同权,同时进一步缩小征地范围。

试点赋予农民住房抵押权

逐步完善农村住房的用益物权,通过选择试点,尝试赋予农村住房财产抵押权。

实施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对中国的院士管理制度有望做出调整。相比于现有院士管理制度,新的院士管理体制实行退休和退出制度,从而改变当前类似于终身制的院士制度。

户籍改革的路径初步厘定

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的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型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

探索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分离

尝试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同时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从而保证国家法律实施的独立性。

探索“官邸制”预防“房产腐败”

探索建立官员“官邸制”,同时禁止官员违规超标多占办公和生活用房。

逐步取消“重点校”

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速,取消“重点校”“重点班”设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单独家庭可生二胎

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负责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复制”自贸区

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加快房产税立法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至30%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